【仪表网 仪表企业】9月26日,上交所披露科创板上市委2019年第25次审议会议结果,不同意泰坦科技的申请。泰坦科技也成为家科创板IPO被否的新三板公司。
资料显示,泰坦科技由应波博士在攻读博士期间与5名大学生共同创立于2007年10月。2015年12月,泰坦科技正式挂牌新三板,主办券商为光大证券。
身负“科学服务股”、“打破国外垄断”等使命,泰坦科技成为新三板中冲击科创板的种子选手。今年4月,泰坦科技转战科创板,并于2019年7月31日经历了短暂的发行终止。
泰坦科技产品分为试剂、通用试剂、分析试剂、特种化学品、仪器设备、安防耗材、实验室建设和科研信息化软件八大业务板块,为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化工化学、精细化工、食品日化、分析检测等领域提供科学服务一站式技术集成解决方案。
2016年,泰坦科技主营业务收入4.0867亿元,2017年增长62.5%,2018年增长39.4%;同期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85.94万元、3855.54万元、5992.66万元,扣非后分别为2462.87万元、3303.84万元、5370.28万元。2019年上半年,营收5.20亿元,超过我国97.8%的新三板公司,同比增长21.32%。
这样一家经营状况蒸蒸日上的企业因何被拒呢?
从公告可知,上交所拒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泰坦科技贸易收入比重过大,科创属性不足。众所周知,科创板设立的首要目的,就是提升服务科技创新企业能力。因此,是否拥有核心技术、技术是否有先进性,是拿到科创板“门票”的硬指标。
2019年9月26日,上交所在宣布终止审核的决定中称,泰坦科技将自己定位为“基于自主核心产品的专业技术集成服务商”,“以核心产品技术为基础,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并为创新研发、生产质控实验室提供科学服务一站式技术集成解决方案”,但未能清晰披露“专业技术集成”的内涵、与通常理解的“技术集成”的差别以及是否属于一站式网络销售的一种方式。
事实上,报告期内,泰坦科技各期主营业务收入中超过93%来自于科研试剂和科研仪器及耗材的产品销售,其中,报告期内该部分销售收入中超过50%以上为直接采购第三方品牌产品后直接对外销售。
2016年至2018年,泰坦科技披露的“核心技术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收入”分别为24320.64万元、40420.97万元和59313.27万元,其中,特种化学品(含自主品牌和第三方品牌)的销售收入金额为15007万元、27242万元和39440万元,占比在60%以上。
但泰坦科技的自主品牌产品,全部采用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通常指贴牌生产)方式生产。
而且,针对OEM生产环节,泰坦科技目前仅有两人负责OEM厂商现场的工艺指导与品质管控,部分产品由泰坦科技提供原材料后委托OEM厂商进行分装加工,部分产品通过直接采购OEM厂商成品贴牌后对外销售。
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议终认为,泰坦科技未能准确披露业务模式和业务实质,未能准确披露其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和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的情况,根据相关规定,对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予以终止审核。
(资料来源:解读新三板,华夏时报, 野马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