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表网 行业政策】为加快推进淮安市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创新浓度,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淮安市科学技术局牵头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实施意见》),现广泛征求社会意见。
《实施意见》围绕解决问题和制度安排,包含了3个方面9个部分14条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其中在主要目标方面,提出:到2025年底,建成全市统一的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3个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专题。可共享科研仪器设备入网率达100%,总数达4000台,对外开放共享率超过20%。
到2026年底,重点打造化工新材料、纤维新材料、金属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智能制造装备等5个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专题。科研仪器设备实现“应入尽入”,总数达4500台,对外开放共享率超过35%。长三角北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枢纽城市建设初具成效。
到2027年底,重点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绿色环保等3个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专题。入网率实现动态全覆盖,总数达5000台,对外开放共享率达50%左右。建成长三角北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枢纽城市。
在重点举措方面,《实施意见》提出14条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其中主要亮点有三条:一是打破了原值限制。原来收录的仪器
标准为10万元以上,现在只要是有益于企业科技创新的科研仪器设备都纳入共享范畴,并鼓励企业设备入网。
二是打破原有惯例。改变以往只针对高校
科研院所向企业开放共享的单项激励方式,首次提出了对企业作为仪器设备供给方的激励,鼓励企业科研仪器设备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开放,并进行绩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给予财政补贴,并在科研仪器购置、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优先支持。另外,还对原有补贴标准给予了相应提高。
三是突出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紧密结合“353”产业科研设备需求,围绕产业门类设置开放共享专题,编制共享目录,搭建共享平台。在运营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向产业和企业倾斜,突出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