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表网 产业报道】科学仪器作为科研领域的重要支撑,其发展水平与国家的科技实力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我国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此同时,国产科学仪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5月18日-19日,各领域专家齐聚广州国际生物岛,举行香山科学会议第S71次学术讨论会。与会专家围绕高端科学仪器助推基础研究新范式发展、高端科学仪器的关键共性技术与核心部件、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的生态建设等中心议题,共话新时期高端科学仪器发展战略。
经过多年的沉淀与创新,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已逐步形成相对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在学科建设方面,我国科学仪器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建立了完善的科学仪器教育体系,全国共有200余所高校设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创新体系方面,我国初步构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享、高端仪器开放共享平台,探索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学仪器合作创新新模式。此外,我国还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以科学仪器创新为主的企业。
但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我国科研装备自主创新需求更加迫切。多年来,我国科学仪器研制以集成创新居多,原始创新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开展基础研究和产出创新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指出,在行业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国科学
仪器仪表行业的产业链和技术实力发展较快,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与此同时,我国科学仪器行业仍存在跟跑为主,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不畅,产品可靠性、稳定性、易用性不突出等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表示,大科学时代对科学仪器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产品迭代也越来越快。许多领域的前沿突破,都依赖于极端条件下工作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家对科学仪器更高性能的追求永无止境。
来自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提出,高端科学仪器的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部件亟待突破。
传感器技术、激光器技术、质谱技术、电子显微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光学成像技术等,都是高端科学仪器研制关键共性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
也有专家认为,科学仪器中的核心关键部件同样具有共用性、通用性。核心关键部件的研发周期长,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迭代升级特性明显。因此需要充分重视核心关键部件创新作用,并建立良好的产学研结合体系,给予长期支持。
为完善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生态建设,各相关领域的专家们呼吁,要从人工智能新变革、国产科学仪器生态圈构建、应用场景挖掘等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新型体制优势,联合国内一流高校、行业龙头企业、研究型机构等,实现产学研政企全链条协同,共同推动我国高端科学仪器领域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国产科学仪器行业仍需面对诸多挑战,但通过各领域坚持科技创新,逐步克服挑战,相信国产科学仪器在科研舞台上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